《The Economist》談黑朱古力健康說法

《The Economist》談黑朱古力健康說法

《The Economist》談黑朱古力健康說法

《The Economist》指出,黑朱古力被塑造成「健康食品」多半來自行銷,而非紮實科學。雖然可可含有類黃酮,但最嚴謹的研究並不支持把黑朱古力當成健康產品。

研究重點:

  • 類黃酮存在於可可、茶、咖啡、莓果、葡萄與蘋果等食品。短期而隨機對照試驗中,效果時有時無,規模與時間往往不足以反映長期結果。
  • 觀察性研究常因生活型態差異而受影響(例如有研究在2024年發現,吃較多黑朱古力的人較少吸煙)。
  • 大型 COSMOS 試驗(中位追蹤3.6年,每日膠囊提供500毫克可可類黃酮)顯示:
    • 對新發糖尿病、重大心血管事件、癌症或認知無明顯影響。
    • 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27%。但這不代表可用朱古力來取得該劑量,因為現實中的朱古力含糖與飽和脂肪偏高。

為何黑朱古力稱不上「乾淨健康食品」

  • 要從朱古力拿到500毫克類黃酮,視產品而定可能需要50–280克,帶來:
    • 可觀的添加糖。
    • 男性約一半、女性可達約七成的每日飽和脂肪上限。
  • 不同產品的類黃酮含量差異很大:有些「很黑」的含量反而不高;部分牛奶朱古力可能更高。標示並不可靠。

更好的類黃酮與抗氧化來源

  • 精簡可可選擇:無糖可可粉或可可碎豆(nibs)。
  • 日常就能接近約500毫克類黃酮的做法:
    • 兩顆蘋果+一份堅果+一大份士多啤梨(草莓)。
    • 兩至三杯綠茶。

低糖、營養密度高的抗氧化替代品

想提升抗氧化攝取、同時避開朱古力的高糖與高脂:

  • 巴西莓(Acai):富含多酚(尤其花青素)。選擇無糖果泥或粉末,抗氧化能力強,糖分與熱量相對更低。
  • 卡姆果(Camu Camu):維他命C含量極高,並含多酚;以無糖粉末加入冰沙、乳酪或清水,熱量低、甜度低。

參考來源

The Economist》〈The case against dark chocolate as a health food〉內容摘要。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