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天然糖」?「添加糖」? 每天應該吃多少糖?

「天然糖」?「添加糖」? 每天應該吃多少糖?

每天應該吃多少糖?

並非所有糖都一樣,關鍵在於「天然糖」與「添加糖」的差別,以及你每天實際攝取了多少。

天然糖 vs. 添加糖

  • 天然糖:存在於完整食物中,例如水果的果糖、乳品的乳糖。這些食物同時含有纖維、水分與各種營養素,能放慢吸收、幫助產生飽足感。
  • 添加糖:在加工或烹調時額外加入,例如砂糖、蜂蜜、楓糖漿、果糖玉米糖漿。通常提供熱量但營養密度較低。


每日添加糖建議攝取量

  • 一般成人:將添加糖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 6%~10% 以內。以 2,000 大卡為例,約為 25~50 公克(約 6~12 茶匙)。
  • 兒童:2 歲以下建議不攝取添加糖;2 歲以上盡量不超過 25 公克(約 6 茶匙)/日。

(汽水約含 39 公克添加糖 - 約 10 茶匙)


為什麼要限制添加糖?

研究與大型觀察數據顯示,高添加糖(尤其是含糖飲料)與多種健康風險有關:

  • 體重上升與肥胖:液體糖分特別容易忽略,卻快速增加總熱量。
  • 口腔健康:添加糖是蛀牙的重要風險因子;把添加糖減低,有助降低蛀牙機率。
  • 心血管風險:高含糖飲食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升高有關(以含糖飲料的證據最為一致)。
  • 第二型糖尿病:含糖飲料與較高糖化飲食與糖尿病風險相關;整體飲食品質與熱量過量也扮演角色。
  • 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:較多的果糖與含糖飲料與脂肪肝風險上升有關。


添加糖最常見的來源

  • 飲品:汽水、果汁飲料、能量飲料、加糖咖啡茶,是添加糖的最大來源。
  • 早餐與零食:早餐穀片、能量棒、有糖乳酪。
  • 三文治與醬料:麵包與調味醬,常含糖作為風味或保存用途。


如何看「營養標示」的糖

  • 總糖(Total Sugars):包含天然糖與添加糖。
  • 添加糖(Added Sugars):額外添加的部分。
    舉例:若「總糖 10g、添加糖 1g」,表示天然糖為 9g;若兩者相同,代表該產品的糖幾乎全是添加糖。

水果可以嗎?

整顆水果一般是可以的。水果含有纖維與水分,吸收速度較慢,並提供維他命與植化素。

若在意血糖起伏,可搭配蛋白質或脂肪一起吃(例如蘋果+花生醬),並留意份量。乾果因濃縮、黏牙,較容易讓糖分與熱量累積,份量應更精簡。

 

「天然」甜味劑比較好嗎?

蜂蜜、楓糖漿、椰子糖,仍然屬於添加糖。

風味不同,仍可能含有微量成分,但每克同樣提供熱量、也會影響血糖。若要使用,計入每日的添加糖總量,應盡量少量。

 

人工甜味劑與認知退化

不少人改喝「零卡」或使用無熱量甜味劑(如阿斯巴甜、三氯蔗糖、糖精)來減少糖分。

部分觀察性研究指出,長期大量攝取人工甜味飲料,與中風或失智風險上升有關;可能機制包括腸道菌相變化、代謝反應或味覺偏好改變影響整體飲食選擇。

不過,目前證據仍不一致,隨機對照試驗針對認知面向的資料也有限。較穩妥的做法是:以白開水與無糖飲品為主,即便使用人工甜味劑,也別當作日常主力,同時提升整體飲食品質。

重點!

  • 以「添加糖」為管理重點:成人盡量落在每日總熱量的 6%~10%;兒童 2 歲以上不超過 25 公克、2 歲以下避免添加糖。
  • 飲品是最大來源:優先改變飲料選擇,影響最大。
  • 善用標示:同時看「總糖」與「添加糖」,留意每份量與每包裝份數。

  選擇完整食物:蔬菜、水果、全穀、豆類、堅果種子、魚蛋肉與乳品,讓整體飲食更穩定。

返回網誌